有句話是「青出於藍」,許多偉大的NBA球員,之所以能夠對籃球這項運動在年紀更輕的時候就有更多的熱沈和底藴,往往出於父親的引導。就像Kobe從小就與父親喬(Joe Bryant)遠赴歐洲、陪老爸南征北討,每天單挑到黑夜才罷休。當老柯瑞(Dell Curry)在參加三分球大賽時,被托付到歐洲傳奇射手派卓維奇(Drazen Petrovic)母親懷中的柯瑞(Stephen Curry),就在不遠處看著爸爸的神射英姿。

Kobe的父親有個「豆豆糖」(Jellybean)的綽號,而Bean也成為了Kobe的中間名。老柯瑞的名字Dell,其實是Wardell的簡稱,他的全名是Wardell Stephen Curry。而如果你有在關注柯瑞的Instagram帳號,或許便會注意到柯瑞在自我介紹欄位中所寫的,也是Wardell Curry這個名字。因為他的全名,就是Wardell Stephen Curry II。

「我是我們家的第三個雷佛德(Rayford)。」全名Rayford Trae Young的楊恩(Trae Young)說。他指的前兩位雷佛德,也就是他的祖父老雷佛德,與父親雷佛德(Rayford Young)。而楊恩的籃球啟蒙,與他的父親,也同樣息息相關。

如同楊恩所擅長狙擊的大號三分,NBA這個遠大的目標,其實早在兒時就已經在他們父子倆的計劃射程範圍。從仰望到與明星比肩,再到亞特蘭大以絕代風華出世,這一切都絕非偶然。

父與子

回到夢想的源頭,雷佛德也曾是與楊恩身材相仿、一名5呎11吋的控球後衛,在高中時期一場落後五分、僅剩70秒的季後賽,他在關鍵時刻連得七分,帶領球隊力挽狂瀾。在那場比賽的哨音響起後,意氣風發的他跳上桌子,對著觀眾們展開雙臂慶祝,似乎也在歡迎著日後各個遠比他的嬌小身軀還要巨大的許多挑戰。

在2004年與活塞奪冠並贏得總冠軍賽MVP的畢洛普斯(Chauncey Billups),就記得當時還是大一新生、在場上一直盯著自己看的雷佛德。為了與他較勁,畢洛普斯在本應是自己喘一口氣的休息時間主動向教練請纓上陣,並帶領球隊以兩分之差拿下勝利。「這小子真的是該死的會打球!」回憶起那天的比賽,畢洛普斯彷彿仍是意猶未盡。

雷佛德後來成為德州理工大學的主控,還在《Athlon Sports》的大學籃球雜誌中於1998-99年球季被列為6呎以下的10大矮將之一,可說在整個學生籃球生涯中見過了許多大風大浪,若無意外也將朝著職業選手的目標邁進。

不過就在雷佛德大二那年,命運還是開了一個小玩笑,發生了一件讓他吃驚不已、手足無措的事件。

那就是他的女友懷有了身孕,因此他要當爸爸了。

驚魂未定的雷佛德,便找來球隊總教練迪奇(James Dickey)求助。而迪奇不但沒有像雷佛德一樣慌了手腳、亦無給予任何嚴厲的斥責,只是老神在在地給了他一個建議。而聽到這個建議,讓雷佛德如吞下一顆定心丸。「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這件事而找上我的人。負起你該負的責任就對了。」迪奇教練斬釘截鐵這麼告訴他。

「與教練的一席話,讓我更快地長大成人,」雷佛德回憶,「有件事是我絕對不會做的,那就是推卸我的責任。」於是,楊恩就在幾個月後降臨在這個世界,雷佛德也與女友一邊照顧自己的兒子,一邊延續自己的籃球生涯。大四那年,他平均可以攻下17.8分、4.0籃板、4.2助攻,儼然是陣中的王牌球員。

而在這個球季,雷佛德更在2月13日出戰陣中有著柯里森(Nick Collison)、韓瑞克(Kirk Hinrich)的強校堪薩斯大學時攻下NCAA生涯最高的單場41分。其中有35分集中在下半場、32分集中在比賽的最後九分鐘。在他的爆發之下,德州理工拿下這場驚心動魄的勝利。然而,讓雷佛德惦記在心的,卻是觀眾席上的女友與兒子。「我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就在觀眾席上,雙手緊抱著楊恩。」雷佛德說,「他那個時候才六到八個月大而已,而他的生命從那時起就已經與籃球密不可分了。」

大學畢業後,雷佛德的職業生涯並沒有特別順遂,足跡遍及葡萄牙與許多歐洲國家。而在卸下球衣後,雷佛德在昔日教練迪奇與前奧克拉荷馬大學教練山普森(Kelvin Sampson)的牽線下,回到諾曼市當教練,之後則成為了藥品銷售員。

然而即使早已褪下球衣多年,雷佛德心中的一把籃球火依然沒有熄滅。「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在一旁守望著兒子,看他會不會有超越我的一天。」

於是,雷佛德把全部的心力與人脈,都投入到了楊恩身上。而楊恩在20餘年後成為舉世聞名籃球選手的故事,也就此掀開序幕。

仰望後的比肩

來到紐奧良黃蜂在奧克拉荷馬市暫居、還未改名為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球場(Chesapeake Energy Arena)的福特中心(Ford Center),曾經在德州理工打球,當時是魔術一員的貝提(Tony Battie),聽到背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呼喚著自己。

貝提回頭一看,在觀眾席上看到了熟悉的老隊友雷佛德。而當時幼小的楊恩,則緊緊地跟在父親身邊。

尚未成名之前,楊恩(Trae Young)的日常幾乎都是在奧克拉荷馬州的諾曼市(Norman)度過。他的一天通常是從早上六點展開,在去學校上課以前,他會先到當地的YMCA練球。每一天,他的行程幾乎就是在球場、學校和家之間移動。

在楊恩尚為年幼的時期,倘若父親不在家,他就會跟曾在社區學院打過球的祖父一起看NBA的比賽。直到雷佛德回到家,從老雷佛德手中接回自己的兒子時,便會和兒子一起打球。

父親對兒子的薰陶,開啟了他對籃球的熱愛。日後父親在籃球界的人脈,更拓寬了兒子在籃球世界的視野。

貝提便是最好的例子,他把球館通行證給了雷佛德和楊恩,讓他們可以自由進入球場內部。日後雷佛德更是如法炮製,想盡辦法與相關人員打通關係,讓楊恩能夠比其他人更近距離地接觸到球隊的運作、即早接觸到更多在NBA中打球的球員。

雖然黃蜂日後回到了紐奧良,但幸運的是,原本坐落於西雅圖的超音速搬來了奧克拉荷馬市成為現在大家知道的雷霆。自家離球場只有30分鐘車程的楊恩父子,便從此固定訂購球場119區R排的三、四號年票。每當比賽開始,就會早早來到球場報到的兩人,因此有了更多機會與球員互動。

幸運的是,當時替雷霆工作、現任灰狼副總教練的范德波(David Vanterpool)也曾經與雷佛德在ABA聯盟有一段隊友情誼。甚至時任杜蘭特(Kevin Durant)經紀人的威廉斯(Randy Williams)來自德州,因此知道在德州理工大學效力的雷佛德後,也讓這兩層關係的牽引下,帶領楊恩在一場雷霆的比賽後,首次與杜蘭特相遇。

隨著楊恩父子固定來到現場觀賽,他們不但開始在觀眾席中小有名氣,與球員的互動也越來越密切。在楊恩高四那年,以全能著稱的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就曾不吝建議他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控衛的角色。而在2015年的NCAA冠軍賽,楊恩更是得到能前去杜蘭特家中一起看球的夢幻時刻。

為了避免錯失任何一個合影留念的機會,雷佛德的手裡總是拿著一台手機,最早的一張,是12歲的楊恩與杜蘭特在西區決賽時拍攝的。他們看過柯瑞賽前熱身,也看過詹姆斯(LeBron James)的來訪。此後的多位新生代球星,也都成為了楊恩的合照對象,並被保存在父親的手機之中。

有句話是「有為者亦若是」,在這些明星球員的耳濡目染下,日漸成長的楊恩,也踏上了成為NBA球星的路。而就好似已故洋基球星狄馬喬(Joe DiMaggio)在回應記者提問為何自己總是如此拚命時說出的名言「因為我知道在這幾千萬的觀眾中,一定有個小孩是第一次來看我比賽。」,雷佛德也一直告誡他莫忘初衷。

「我一直要他記得,」雷佛德提醒自己的兒子,「說不定觀眾席上就有個孩子像你當年看著KD、威斯布魯克和哈登(James Harden)似的看著你打球,你有可能啟發另一個小球員追隨你的腳步。」

而現在,他將打破各界質疑,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成為下一個被仰望的籃球偶像。

證明自己,成為頂尖

即使是在成為NCAA史上第一位能稱霸得分與助攻榜的球員後,雖然他儘管掀起了各式各樣的話題,但楊恩卻依然許多人批評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認為終將成為一顆燦爛過後迅即墜落的流星。因此當他在NBA新秀開季以前,於鹽湖城夏季聯賽的三場比賽中留下投籃命中率23.1%、三分球命中率12.5%,還連續投出兩記麵包球時,早已看衰他的眾人更是抓準機會高談闊論。

楊恩承認,這段日子對他來說確實很難熬。幸好,父親一直以來都是他最大的支柱。不論是打得好還是打得壞,楊恩在打完客場比賽後,總是會撥電話給父親作賽後檢討。就像父親是名僅有5呎11吋高的籃球員一樣,雖然身高高過父親、達到6呎2吋,不過又瘦又小的楊恩依舊被貼上瘦弱、不耐對抗等標籤,也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向更高大、更強大的對手證明自己的能耐,一直是他背負的重擔。也跟父親一樣,楊恩從來沒有退卻過。

如同雷佛德當年在NCAA賽場上死盯著畢洛普斯不放一般,楊恩從小就有一種自己受到的肯定仍不夠多的感覺,因此他除了跟隨父親的腳步追逐NBA的球星之外,同樣熱愛挑戰年紀與自己相近的強敵。從希爾德(Buddy Hield)來到奧克拉荷馬大學當大一新生的那一年起,楊恩便與他相識,並總是向他發起投籃挑戰。楊恩自承當年的自己根本不是希爾德的對手,後者就是有辦法投進各種自己做不到的瘋狂投籃。但他也認為這段與之對抗的經歷,幫助自己獲益良多,也因此成為一名更好的球員。

而在代表美國出征U18美錦賽時,楊恩也在集訓期間尋求每一次能與同儕切磋的機會。當時被評為五星高中生、後來成為2017年選秀狀元的富爾茲(Markelle Fultz)當時就是他最常挑戰的對象。從很早以前開始,楊恩就懷抱著一股成為全國頂尖球員的企圖心。或許他認為,只有稱霸全國,他才能獲得自己應有的評價。

而他幾年後會發現,他要戰勝的對手,不僅只是美國球員而已。

隨著個人NBA新秀球季的例行賽展開,楊恩很快就擺脫夏季聯賽的陰霾,找回自己的節奏,在第三場比賽便攻下35分、11助攻,更在隔年三月迎戰公牛時繳出單場49分、16助攻的成績單。整季攻下19.1分、8.1助攻的他,亦是繼1960-61年球季的羅伯森(Oscar Robertson)與1995-96年球季的史陶德邁爾(Damon Stoudamire)後,聯盟第三位能將賽季平均成績跨越19分、8助攻標竿的新秀球員。

遺憾的是,他也是三人之中唯一一位沒能贏得年度最佳新秀。而這位從楊恩手裡奪走年度最佳新秀獎的球員,更在他們的NBA生涯正式展開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選秀會當天,老鷹將東契奇(Luka Doncic)送到達拉斯而換回楊恩。而隨著東契奇的大放異彩,即使楊恩在新秀球季有亮眼表現,但在更耀眼的光芒之下,也只能黯然失色,並使許多看衰楊恩的酸民再度開始批評老鷹送走東契奇是一次錯誤決策。

總是把打破他人質疑視為自己動力來源的楊恩,如今又找到了一個全新目標。

鷹王的下一站

老鷹的戰績慘澹一直是楊恩在評價上不比東契奇的一大主因,上季例行賽排名東區倒數第二,繳出20勝47敗,僅以些微勝差領先墊底的騎士。從數據面來看,儘管有著楊恩的三分火力,球隊三分球嘗試次數亦為聯盟第八多,但命中率卻僅有敬陪末座的33.3%,彰顯得分效率不佳。

當楊恩在場上或許還能維持投射品質,但缺乏戰術的配合、擁有個人單打能力的得分點不足,仍讓孤立無援的楊恩常常陷入錯誤的節奏,導致全隊場均失誤高達16.2次,很容易就被反咬一波攻守轉換而大量失分。

然而,本季老鷹在大力補強後,頗有一掃往年只能在聯盟敬陪末座的陰霾。而隨著球隊中越來越多可用之兵,儘管本季楊恩的球權與投籃數比起上季略有下滑,也不再像上季一般集中在三分線外出手,讓他本季的平均得分25.3分比起上季的29.6分有些下降,但他卻也學會更用頭腦打球,包含傳控之間與隊友的精妙配合、以及擅用身體技巧來獲得大量罰球,都深化了球隊期待,也延伸了老鷹球賽的想像空間。

但個人能力精進的同時,領袖學分卻是楊恩另一個亟待養成的能力,根據《The Athletic》最新報導指出,就在今年輸給黃蜂的賽後影片檢討會議時,陣中前鋒柯林斯(John Collins)率先提出質疑,認為球隊進攻過度倚賴楊恩的個人秀,希望自己角色能夠增加,且認為應該多讓球流動,而非楊恩一球在手。不過好在,現場並未出現爭執場面,而另一位隊上長人卡佩拉(Clint Capela)也很快就在事後找來楊恩促膝長談,甚至舉出自己過去火箭經驗,說明哈登(James Harden)不願釋球權,導致與霍華德(Dwight Howard)的故事來讓楊恩去省思。

而如今,從比賽中,我們也可以發現楊恩越來越會去注意與隊友之間的互動,甚至在事件過後,時不時與柯林斯有著密切打氣動作來提振球隊士氣,無疑又一次見證楊恩在學習後的蛻變。而即便自身得分下滑,但其實楊恩本季依然將自己的貢獻維持在25分、8助攻的成績以上,在今年球季之前,亦僅有七名球員能連續兩季以上繳出這張成績單。

但對他來說,現在個人數據已經不是重點。走出當年父親庇蔭的他,如今更渴望將球隊帶進季後賽,證明自己是個能扛起隊友、扛起球隊的合格領袖。

「我很知道自己現在要的是什麼,我從小到大幾乎都是在一直贏球的球隊裡,我不想再輸了,我想贏,我想帶領球隊打進季後賽。」楊恩大聲的說出目標,我們也知道老鷹璀璨未來也再一次進入到了他的狙擊射程當中。

「只要是個有兒子的父親,就會希望有一天兒子能超越自己,」雷佛德看著兒子的表現與日俱進時欣慰地表示,「當有人跟我說他覺得楊恩已經是個比我還優秀的球員了,我會告訴他,當然,因為這就是我要的。」


文/史上最廢插畫家

---原文刊載於2021年2月號XXL《Trae Young 從仰望到比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