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英雄主義開始沒落了,團隊籃球才是王道;數字說,中距離投籃是最沒有效率的出手選擇,不符合時代潮流;球評說,安東尼(Carmelo Anthony)的防守就是雷霆無法在季後賽走得更遠的原因。

但,安東尼還不想說再見。

全民公審

重新回到NBA已經來到第七場比賽,但安東尼還在摸索。那些曾經熟悉的場地與環節,如今卻顯得如此陌生,這場作客洛杉磯的比賽,他還差點走錯路、跑到快艇的休息室,最後在兩位保鑣護送下才走回正確方向。

不過,儘管這份陌生感有如濃霧般籠罩四周,安東尼卻依舊能在重新踏回球場的一步一腳印中,感受到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熟悉,「是那些不起眼的事物,」安東尼說,「能夠成為休息室的一員,和隊友一起吃飯,在球迷與喧嘩聲尚未到來的賽前安靜地投籃熱身,還有成為群體的一份子,彼此打鬧、開玩笑,學習與人相處的各種眉角。對我而言,這才是我最想念的事情,也是最有趣的部份。」

這些安東尼所珍惜的事物,卻在過去幾年之間,以雪崩一般的速度消失崩塌,這場全民公審形成得如此迅速,沒有任何人意料的到。

10次入選明星賽、6次入選年度球隊、2012-13球季得分王,生涯拿下超過25,000分,外帶三面奧運金牌與NCAA冠軍,這些里程碑無人能撼動,但過去隱藏不住的刺眼光芒,如今只剩下空洞的遺址。

來到雷霆後,安東尼卸下球隊一哥的光環,成為區居於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及喬治(Paul George)之後的第三得分點,卻因為先發與否、還有出手方式引起爭議;來到火箭,他開始調整自己的進攻方式,大量減少為人詬病的中距離出手,在10場出賽中三分球佔總出手比率高達52.9%,融入了火箭數據化的進攻模式,但在這10次亮相機會後,他就沒有機會了。

被火箭交易至公牛後,安東尼沒有任何出賽紀錄就被釋出,自此無人過問,雖然成為美其名的「自由」球員,但實質上已失去了挑選球隊的自由,只能等待有球隊不隨著輿論風向隨波逐流,再給他一次機會。

「大家都在找藉口,大家都想跟上陣容年輕化的風向,」安東尼的私人助理佛雷塞(Robert Frazier)說,「似乎大家都開始害怕將機會的火把遞給老將,尤其是一位準名人堂球員。」

地獄旁的特訓

2019年暑假,在麥迪遜花園廣場東方幾條街口的距離之外,大約20分鐘的步行距離,緊鄰著名的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有群球迷們貼著玻璃圍牆,圍觀著室內籃球場上進行中的比賽。這是他們現在唯一能夠觀看安東尼打球的機會。

儘管失去了光鮮亮麗的舞台,但安東尼仍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他保持著訓練,把握每一個能和其他NBA球員較勁的機會。曾經有風聲傳出,若尼克能在自由市場搶得杜蘭特(Kevin Durant)、爾文(Kyrie Irving),他們就有意願簽下安東尼,儘管後來事情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但安東尼也開始和幾位熟悉的籃網球員一起訓練,當然還有好麻吉詹姆斯(LeBron James)坐鎮的湖人也有傳聞考慮與安東尼合作。

但一個暑假過去了,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安東尼仍然以自由球員的身份觀望著。

透過中間人的牽線,安東尼在六月左右開始與曾訓練過爾文、楊恩(Trae Young)等明星球員的訓練師巴澤爾(Alex Bazzell)合作。在幾個月的期間,他們每個禮拜會一同訓練五天,巴澤爾為安東尼訂下了兩個訓練目標:空手跑動和防守。

在訓練過程中,巴澤爾讓安東尼繼續訓練他過往拿手的低位背框、轉身等單打動作,將過去威震天下的招牌武器打磨發亮,但同時兩人也一起觀看了大量的球賽影片,包括鑽研喬治(Paul George)、湯普森(Klay Thompson)等頂尖現代側翼球員,如何在球場上進行無球跑動。

安東尼在巔峰時期的進攻能力絕對是聯盟頂尖,但經過了這麼多年,不僅是他的體能條件下滑,還有隨著他的主宰力衰弱後也將不再享有無限開火權,面臨球權減少的情況下,巴澤爾要安東尼學習在沒有拿球的時候,也能夠用空手跑位幫助球隊。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在接球後馬上更快對整個球場的狀況作出判讀,」巴澤爾清楚地告訴安東尼:如果你還想在當今的球場生存,這些就是你必須學習的功課,「他曾經有幸成為聯盟前十頂尖的球員,就我來看,甚至在某段時間是聯盟前五。因此他養成了長時間持球的習慣,讓整支球隊的進攻都圍繞著他打轉,但如今,他被賦予的角色讓他不再有這樣的餘裕。」

另外,防守也是安東尼為人詬病的一項缺點,也是巴澤爾專注的訓練目標。2018年安東尼效力雷霆,在季後賽首輪遇上爵士的時候,就成為對手針對性攻擊的打點對象,不斷將安東尼所對位防守的球員拉出來、作為掩護者設擋。

根據統計,在系列賽六場比賽中,安東尼一共防守了157次擋拆,是雷霆全隊第二多、僅次於亞當斯(Steven Adams)。當安東尼在場上時,雷霆每百回合會多輸9.7分,而當安東尼退場時卻可以多贏5.7分。

因此,巴澤爾也特別針對擋拆防守,為安東尼進行特訓。他找來了他的另一位客戶:七六人後衛奈托(Raul Neto),作為與安東尼對位的球員,並且模擬了擋拆的各種不同情境,「安東尼其實做得不錯,」巴澤爾說,「要做好防守,其實很大一部分和無形的意識有關。過去安東尼不懂得撲防的重要性,覺得只要能持續對位、站在進攻球員前方就滿足了,但這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

心路歷程

身為上季闖進西區決賽的勁旅,拓荒者在本季第三場比賽就失去被寄予重望的先發大前鋒柯林斯(Zach Collins),隨後接棒的赫松尼亞(Mario Hezonja)、托利佛(Anthony Tolliver)也因著各自的缺陷,無法銜接上戰力需求。

挾帶著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壯志,卻在新球季前13場比賽吞下8敗,面臨退無可退的臨界點,拓荒者決定作出豪邁的賭注,找來安東尼救火。對於聲勢早已跌到谷底的前紐約之子而言,若能與這支身陷危機的球隊一同走出泥沼,鐵定是傳奇生涯的另一樁美談。

在與拓荒者的溝通當中,安東尼可以感受到球隊的著急,「我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好像只是在騎驢找馬,無助地尋找下一份工作。我要的是,如果有一支球隊真的需要我,認可我能夠為球隊帶來的貢獻,那我才會考慮加入他們,」安東尼說,「我認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球賽風格、我的個性、他們的個性,都是個完美的契合。」

但是,當拓荒者稍來電話時,在第一時間閃過安東尼腦海中的事物,竟然不是籃球。

眼前的戰力壓力之大,才剛通完電話,拓荒者就想要安東尼在下一場比賽就披掛上陣,「他們希望我隔天就到球隊報到,我只能無奈地解釋,當你的球員生涯來到第17個球季,會有其他的事物開始成為生活重心的一部份,對我來說,就是家庭。」

安東尼不可能放下他的家庭。在他徬徨、不知何去何從的這段低潮期間,正是他的妻子拉拉(La La Anthony)在每個早晨喚醒失去起床動力的他,是他的兒子奇洋(Kiyan Anthony)仰望投射而來的眼神,讓安東尼意識到自己奮鬥的歲月尚未完結。

暫時卸下球員身份的這段期間,安東尼重新體驗了何謂身為人父。過去需要隨著球隊南征北討的他,現在總算能在每個黃昏開門迎接奇洋放學回家,奇洋的每場籃球比賽,他都不再會因故缺席,還有每個晚餐的侃侃而談,讓安東尼與奇洋一段一段彌補了過去分離的遺憾。

當重回球場的佳音傳來,奇洋像隻羚羊般興奮地跳到空中,但過了片刻,卻意識到現實將隨之來臨,一股矛盾又複雜的情緒,在年僅12歲的幼小心靈中升起。

「第一時間,他當然雀躍地說:欸爸,我真的等不及看你打球了,他真的很興奮,但當我們開始談論到隨之而來對家人相處模式的影響,你能開始在他的眼神、聲音和神情看到那些細微卻明顯的轉變,那是唯有當過父母的人才能夠了解的感受。」安東尼說。

通過電話的三天後,安東尼乘著私人飛機來到紐奧良,將在下一場拓荒者作客鵜鶘的比賽首次亮相。特別的是,奇洋也跟著一起來了。

飛機觸地前,安東尼父子進行了一段促膝長談,當這個家庭將進入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他們互相支持著彼此,分享、支持著對方的每一分感受,就如同過去一樣。

「我想要陪伴我的兒子走過這段特別的心路歷程,」安東尼說,「我們都很無奈,但這就是身為球員的生活之道,在你轉隊、缺賽的紀錄中,帳面上影響的是球隊與球員,但檯面下,你的家人與你的所愛也將隨之受到牽連。」

享受當下

隨著比賽開打的時刻步步逼近,安東尼的心中有股焦慮如烏雲般逐漸形成、升起。他在總教練史達茲(Terry Stotts)進行賽前記者會時抵達球場,進到休息室後,在介於里拉德(Damian Lillard)與麥考倫(C.J. McCollum)中間的置物櫃前坐下,整頓思緒。當國歌演奏完畢,他的焦慮來到臨界點,他調頭從球場上跑進走道、折返衝刺,這是他過去多年來每場賽前的例行公事,但今天他衝了兩次。

沒多久,安東尼找回了鎮定。當拓荒者全隊圍成圓圈,安東尼情不自禁被當下的那個瞬間給淹沒,他幾乎是不自覺地走進圓圈中央,開始了一段賽前的即興喊話,這個過去由里拉德或麥考倫負責的隊內賽前例行流程。

「我當下立刻就覺得:這真的太棒了,他走進群體中央,建立自己的威望,」里拉德說,「他說的大概就像是:我知道對某些人來說我有點陌生,但對於場上的比賽,我並不陌生,讓我們一起上場找些樂子吧,拋開所有場外的紛擾與雜音、或是勝敗的壓力,讓我們專注地享受當下的這個時刻。讓我們一起扭轉局勢,為彼此而戰。」

「那段談話充滿了力量。」

在奇洋的見證下,安東尼在2019年11月19日踏上紐奧良的冰沙國王中心(Smoothie King Center),他上一次穿著火箭球衣出賽,已經是2018年11月8日的事情。在這段期間,經過了376天的老無所依後,安東尼終於重新回到熟悉的戰場。

拓荒者與安東尼都沒有看走眼,在摸索中,兩方都尋求如何調整、將自身的優點與特點截長補短,結合出最佳化學效應,但同時也沒有為了過度追求磨合,而失去自身原來的精髓與風格。

第一波進攻,安東尼就積極地卡位,不過因為懷塞德(Hassan Whiteside)的傳球失誤不了了之;第二波進攻,拓荒者跑了個一模一樣的戰術,但安東尼開始跑位,展現暑假特訓的果效,繞過隊友的掩護後在罰球線上接球投籃,只是球奪框而出;第三波進攻,安東尼更蹲下馬步、為麥考倫設擋,就在鵜鶘防守交代不清的那一剎那,安東尼在三分線45度角接到麥考倫的傳球,不慌不忙一躍而起,如同過去16年來的20,361次出手一樣,筆直身軀挺立在空中,如絲綢般柔軟順暢的扣腕,將球推送而出,接著球應聲劃破籃網。

這個時刻,安東尼回來了。

一份子

安東尼重返NBA的第三場比賽,拓荒者對上騎士,在第三節後半段一記無關勝敗的攻守回合當中,安東尼露出了一記平凡的笑容。或許就是這張笑臉,最能代表安東尼重生後的心境。

在三分線外右側45度角接到球後,擋在安東尼與籃框之間的,只有騎士前鋒歐斯曼(Cedi Osman),還有像海一樣大的空間。昔日就安裝在體內的得分機器再次開始動了起來,彷彿受到籃框的呼喚,安東尼壓低了身子,運了兩下球、作了個刺探步,準備展開這場有如狩獵般的單打。他彷彿可以從歐斯曼的眼中,看到那股過去在自己眼前不斷上演的神情:面對聯盟頂尖得分手,站在名為防守的孤島上,所感受到的孤寂與無助。

但這時,安東尼突然聽見視線以外的地方,有人在呼喚他的名字:「等等⋯Melo⋯Melo!」那是站在他左後方的麥考倫。安東尼收球,一道笑容掛上他的嘴角,宛如高掛在寂靜夜空中的金色月亮,接著他將球傳了出去。

曾經靠著單打稱霸聯盟,昔日英雄主義的代表,就這樣甘願放下單槍匹馬撕破防守陣線的機會?

「在幾年前,我會毫不費力地輕鬆吃掉對手。那時我本來準備要發動攻擊了,但我聽到他叫我,」在賽後訪問中談及這一個回合,那股恬淡的笑容再次綻放在安東尼的嘴角,「這就是我學習如何與里拉德、麥考倫一起打球,也是我必經的過程,何時該收、合時該放。」

在那抹笑容的背後,是安東尼對自我的肯定,他成為了那些眾人認為他所無法成為的:他不再是只會獨善其身、無法融入團隊,用令人窒息的巨大存在感壓垮隊友的球隊毒瘤。在明白了這項事實後,他感到如釋重負,他從來都不需要取悅或滿足任何人。

原來,當時在左側的低位,拓荒者6呎10吋的長人拉比西耶(Skal Labissiere)對位到騎士僅有6呎3吋的波特(Kevin Porter Jr.),出現了一個絕佳的錯位優勢。當麥考倫接到安東尼的傳球後,馬上穩穩地將球送給卡好位子的拉比西耶,拉比西耶隨即立刻轉身、作出了小拋投,輕鬆寫意拿下分數。

「這彰顯出安東尼是位多聰明的球員,還有他的智慧,」史達茲說,「他明白當時場上攻守的優劣勢、自己扮演的角色,還有他擁有傑出的隊友。他對比賽的洞見令我非常印象深刻。」

「他本大可直接轉頭硬幹,輕易吃掉對手,」麥考倫說,「但當我跟他要球,他就毫不猶豫傳給我。這證明了一件事情:在內心深處,他最重視的仍然是和大夥一起贏球。」

這個時刻,安東尼成為球隊的一份子。

最完美的結局

在安東尼的重生之旅,還有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妻子:拉拉。

在這376天當中,從聯盟巨星墜落凡間,心中產生諸多自信危機,過去熱愛籃球、也總是享受訓練的安東尼,甚至開始懷疑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努力到底還有沒有意義?

在那些掙扎、不想起床的早晨,是他身旁的拉拉不斷鼓舞、激勵著他,讓安東尼能夠有動力持續前進,相信尚未發生的未來,「他是我心理上最大的支持,他不斷推著我前進,提醒我別讓那些負面的聲音偷偷溜進腦袋裡。我之所以能夠重回球場,他就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安東尼說。

拉拉形容自己不僅是安東尼最親密的朋友,也見證了他走過生涯最低谷的每一個過程,「最低潮的時刻,就是他看著其他球員們在場上奮戰,自己卻不屬於其中,」拉拉說,「我永遠都無法體會那種感受:確信著自己有資格、也有能力上場,卻無法理解自己為何無法上場。我永遠都無法感同身受,只能盡可能去同理他的心境。」

「你沒有作錯任何事情,沒有自憐自艾。有時候你拼命地尋找事情發生的肇因,但到頭來才發現:這一切事情的發生,沒有原因。」

但如今安東尼度過了挑戰,在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下,他重新回到過去熟悉的舞台。11月25日拓荒者作客公牛,當時拉拉正好在芝加哥拍戲,行程結束後他馬上趕往聯合中心(United Center)。

受到激勵的安東尼在第一節就大展身手,以八投五中拿下12分,甚至連公牛的球迷也開始為安東尼而歡呼起來。最後拓荒者以23分之差大勝,也中止了先前的連敗。

376天之後,安東尼終於重新回到熟悉的舞台,他加入的這支球隊不僅欣賞他,而且還需要他。35歲的安東尼還能在球場奔馳多久,沒有人知道,但現在絕對還不是說再見的時刻。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他,他屬於球賽的一部分,這一直都是鐵一般的事實,」拉拉說,「對他來說最適合、最完美的結局,肯定會在某天到來,而我深知,那絕對不是現在。」

文/范仕仰

---原文刊載於2020年1月號XXL封面故事不想說再見:Carmelo Anthony的376天重生之旅

Tags: